【今日头条】
1、近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信号再度受到市场关注。受此影响,国内舆论也认为中国经济实现“破7”的难度并不是那么大。破“7”固然好,不过专家指出,中国也要思考“破7”的另一面——强求“破7”会有什么负面影响。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最需要的不是“破7”,而是稳定均衡的增长。如果盲目提升增长目标,会打乱既定的改革和调整进程!
2、财政部: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但一些地方把PPP模式简单作为政府投融资手段而积累的隐性风险仍然存在。对无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社会资本不实际承担建设运营风险的项目不得安排财政资金。
【财经要闻】
1、人社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稳步开展,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4300亿元,其中1800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城乡居民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和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政策。
2、央行:我国企业杠杆率在去年二季度达到166.8%的历史高点后,已经处于下行通道。去杠杆的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但降杠杆并非利率越低越好。对近期房价上涨和杠杆率提升,既要防范资产泡沫,又要防范过快去杠杆导致的“债务-通缩”风险。
3、去年底至今,各地的土地出让陆续出现了限定未来房屋售价、配建保障性住房、竞拍自持面积等限制性条件的变化,其中隐含了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改变。这源于租售并举相关政策的推动,也反映了买卖双方对土地和城市有了新的价值认知。仅10月30日,广州(楼盘)、杭州(楼盘)、北京(楼盘)、南京(楼盘)等地纷纷挂牌出让土地,开启四季度出让大幕。年内,北京土地出让金合计已达2129亿,刷新历史记录。从公开资料来看,未来几个月,北京、武汉(楼盘)、深圳(楼盘)等地还将出让多块土地,第四季度将迎来土地出让高峰。
【投资风向】
1、发审委亮出“上9过4”成绩单,IPO发行节奏要变?周三上会3家企业,2家通过1家被否,通过率为66%。周二则创下了2015年IPO重启以来,单日否决家数、否决比例最高的记录:6家上会企业,3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仅有2公司过会,通过率为33%,比9月13日50%的发审通过率还惨,不少市场人士惊叹新一届发审委为史上最严。
2、两融余额9994亿!看看融资客押了哪些强势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0月份,融资客对电子、食品饮料、汽车、医药生物、银行、家用电器等行业颇为青睐,融资资金大幅增加,而传媒、有色金属、国防军工、钢铁、采掘等行业,融资资金则出现显著减少。
3、中泰证券:预测某些事情是否会发生,实质就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博弈。既然是博弈,就要对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出判断。加息的可能性存在,但通过对未来国内通胀率水平、海外利率水平变化及人民币汇率、2018年经济增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加息的概率不大。
4、第四只可转债今日申购。空仓“打新”可转债的机会接二连三还带四,继雨虹转债、林洋转债、金禾转债后,隆基转债也将于今日发行,申购上限为10000张(100万元),网上申购代码为783012。不用市值、不用资金、零成本即可申购,这些优势成为吸引投资者认购可转债的主要原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转债就完全无风险。虽然可转债投资风险较小,但投资者也需详细了解游戏规则,慎重投资。
【社会热点】
1、人社部消息,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4%,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22元。
2、国家食药监近日回应美国某期刊发表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肝癌相关》一文:肝癌是否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而且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国际要闻】
1、FOMC声明:美联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1.00%--1.25%的目标区间不变,此举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有可能是耶伦作为美联储主席所做出的最后一次利率决议。
2、中新社:世界银行近期发布《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创造就业》(下称“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保持在78位,评分提高0.4,开办企业所需平均时间较上一年评估加快6天。报告采纳数据截至2017年6月1日,从开办企业、获得信贷、企业纳税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
【省市快讯】
昨日,为期4天的全市秋季项目建设检查评价活动拉开帷幕。张焕秋、刘非、李向东、崔振吉等26位市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参加项目秋检活动。
活动中,检查组将实地踏查81个今年新开工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408.5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额154.7亿元。这些受检项目的单体投资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72个;项目里既有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项目,也有碳纤维、医药、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项目,还有城市综合体、康复养老中心、酒店等服务业项目,它们都是各县(市)区、开发区紧密结合我市“6411”产业体系建设和供给侧改革而下大气力招来的项目。
实地踏查后,检查组将依据项目建设的数量、质量、施工进度、平均投资额、完成投资情况等指标,对各县(市)区、开发区今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评价排序。